“黄继光叔叔,现在的丹东依然有‘炮火声’,不过,那是春节时的烟花爆竹声,是工地上热闹的打桩声,是鸭绿江上欢快的游船汽笛声……请您相信,在您守护的万家灯火里,有一盏灯,永远为您亮着……”近日,在市第四中学高二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赵卓尔同学饱含深情,用极具张力的笔触书写了《致黄继光烈士的一封信》。
这封穿越时空的书信,拉开了丹东市“开学第一堂红色作文课”的序幕。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丹东作为当年志愿军跨江出征的英雄城市,正以独特方式传承红色精神——全市300余所中小学、逾16万学子同步开展“致抗美援朝英雄的一封信”主题写作,将思政教育深度植入语文课堂。
此次活动由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抗美援朝纪念馆联合举办,以给抗美援朝英雄写信的方式展开,全市中小学生以书信为纽带,对话历史、致敬英雄,将思政教育深度融入语文课堂。各校语文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通过丰富多样的授课形式为学生生动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让学生深刻理解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以及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随后,让学生围绕英雄人物事迹进行思考与讨论,开展作文写作指导。
“这不是在简单地布置作文题。”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作为抗美援朝出征地,丹东的红色教育资源丰富??姑涝诩?,这座城市位于战争最前沿,许下“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就给多少”的坚定誓言。如今,这份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实验小学“红领巾宣讲员”们,每逢节假日就会到抗美援朝纪念馆为来丹游客讲述红色故事;站前小学将作文课堂搬到鸭绿江断桥遗址;八道小学组织学生去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而此次活动,将会让英雄城市的红色记忆在“00后”“10后”的笔下薪火相传。
接下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将常态化开展“开学第一堂作文课”,以后每学期开学都设立不同的红色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让红色基因在全市中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续写丹东英雄城市的荣光。记者 鞠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