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一条龙400到付-同城附近人300一次,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51品茶二维码

创建文明城市

英雄城市的“红色档案库”
丹东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5-02-21
字号:
[小]
[大]
【打印】

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抗美援朝文物故事》系列短视频入选2024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抗美援朝文物与思政教育融合课堂成功入选全国推介精品项目,新增398套/558件珍贵革命文物,分别与中国文物报社、辽宁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作为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在2024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该馆在保护和利用抗美援朝红色资源、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上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

让展览“生动” 游客体验立体多样

“这次来丹东玩,真是不虚此行,尤其是抗美援朝纪念馆,给了我们太多的意外和惊喜?!?025年2月1日,农历大年初四,来自山东的王女士和家人参观完抗美援朝纪念馆后发出如此感慨。当日,王女士一家进馆参观时,正逢抗美援朝纪念馆举办“红韵迎春 拓福传情”春节主题活动,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游客们通过亲手体验拓印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王女士说,在她的印象里,类似抗美援朝精神纪念馆这种红色展馆,一般只有很严肃的展览,鲜有这种与游客互动的体验活动。

对于活动组织者而言,王女士的旧有印象,正是他们举办类似活动的动力。“想尽办法吸引各地游客走进纪念馆,目的就是打造红色文化新体验?!笨姑涝湍罟菪呋坎砍そ幢硎?,在过去的一年,各种红色文化体验活动明显多了起来,展览方式和内容也更加丰富。

抗美援朝战争是双方军队武器装备对比优劣悬殊、极不对称的一场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虽然武器装备落后,但士气高昂、意志顽强,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最终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典范。去年11月5日,专题展览《“气”与“钢”的较量——抗美援朝战争轻武器及火炮装备对比陈列展》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展出。这次展览聚焦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轻武器和火炮装备的展示对比,涉及交战双方各型武器装备近50种。“这次专题展览,让参观者通过文物近距离感受抗美援朝战争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此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的武器装备水平以及背后‘气与钢的较量’?!笨姑涝湍罟莞惫莩ふ判g缡墙樯堋?/p>

就在这次专题展览的当月,另一场题为“抗美援朝出征地系列展览之‘铁血大动脉’专题展”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三楼临时展厅展出。“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规??涨暗南执秸髡叫枨笪镒势防喽?、体量大、消耗快,对后勤保障提出更高要求。铁路运输因运量大、效率高、隐蔽性强,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需辎重运输的主要途径?!闭判g?,与朝鲜一江之隔的丹东,不仅是抗美援朝战争总后方基地的最前沿,更有大批参战人员和军需物资通过安奉、凤上铁路线运输集结到鸭绿江边,再经铁路送往朝鲜前线。本次专题展览以抗美援朝纪念馆对安奉、凤上铁路最新考察成果为依托,精选部分安奉铁路、凤上铁路线上保存较为完好的站舍、桥梁、隧道、碉堡等建筑遗存进行展示,深入挖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铁道卫士的光荣事迹,并同步展出相关的多件珍贵文物。

据了解,2024年抗美援朝纪念馆运用最新研究和遗址遗迹考察成果,共推出原创专题展览21个,其中3项荣获辽宁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重点展览推介项目,1部专题展览策划案入选全国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终选项目名单。

用文物“说话” 征集?;て胪凡⒔?/b>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蛇年春节专题活动的现场,还活跃着一支由红领巾志愿讲解员组成的宣讲团小分队,他们声情并茂地为游客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手稿、松骨峰战斗中荣获的“攻守兼备”锦旗、邱少云的棉衣残片等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赢得现场游客阵阵掌声。

每一件红色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近年来,抗美援朝纪念馆加大文物征集和?;ちΧ?,用文物“说话”,使得展陈更加立体丰富。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不仅志愿军总部创办了大家熟知的《志愿军》报,各军、师、团也都创办了各具特色的机关报。通过这些报刊,及时传递战场信息,反映部队情况,交流作战经验,表扬英雄事迹,增强了志愿军的战斗力。2024年8月14日,志愿军第42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杨章的亲属专程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将42军机关报《人民战士》合订本捐赠给抗美援朝纪念馆收藏,并深情讲述了杨章以笔为枪的入朝作战经历和《人民战士》报中的感人故事。

去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军长李湘的子女来到丹东,向抗美援朝纪念馆捐赠了李湘生前使用过的一块包袱皮。在捐赠仪式上,李湘的儿子李广建深情讲述了这块包袱皮的重要意义:“这块包袱皮白天包着父亲的衣物,晚上就是他休息的枕头,陪着他度过了朝鲜战场上400多个日夜?!?0多年过去,这块包袱皮再次回到鸭绿江畔,但这次它并没有包着衣物,而是成为承载先烈遗志的见证。

2024年12月5日,经辽宁省文物局关于抗美援朝纪念馆藏品认定定级结果的批复,抗美援朝纪念馆正式新增398套/558件珍贵革命文物。至此,抗美援朝纪念馆珍贵革命文物数量为:一级革命文物73套/76件;二级革命文物231套/298件;三级革命文物919套/1590件。

据介绍,抗美援朝纪念馆目前收藏有抗美援朝革命文物2.2万余件,是国内收藏抗美援朝革命文物较为全面、系统的专题纪念馆。近年来,抗美援朝纪念馆通过各种渠道,征集到一批志愿军首长、著名战斗英雄、支前模范等填补馆藏空白的重要革命文物,这批革命文物涉及战场、支前、外交、友谊等方面,是抗美援朝时期重要的历史见证。其中部分志愿军首长、著名战斗英雄的革命文物存世量极少,异常珍贵。

为做好馆藏未定级革命文物的鉴定工作,抗美援朝纪念馆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对每件未定级馆藏革命文物进行认真筛选、梳理,挖掘、充实馆藏文物各项信息,编制文物认定定级清单、文物认定定级登记表,整理认定定级各项信息材料26万余字,图片900余张。去年,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抗美援朝纪念馆从近年新征集的文物中,精选出97件代表性文物充实基本陈列展览?!案锩奈锸呛胙锔锩澈透锩幕⒓し惹?、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与革命文物的每一次对话,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宫绍山介绍说,这批文物涵盖了志愿军将士及全国人民在抗美援朝时期的战斗、生活、医疗、支前、立功授奖等各个方面,为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提供了生动素材。

以学术立馆 夯实红色传承之基

“丹东是抗美援朝出征地,?;ず屠煤每姑涝焐试?,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有着比其他任何地区都更大的优势和更重的责任?!痹诳姑涝湍罟莸澄榧恰⒐莩ち蹙叉驴蠢?,盘活抗美援朝红色资源、传承好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抗美援朝纪念馆的立馆之基。

去年12月21日至22日,抗美援朝红色资源?;び肜醚跹刑只嵩诳姑涝湍罟菥侔?。本次研讨会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大学主办,辽宁大学历史学部(辽宁大学抗美援朝研究中心)、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市抗美援朝研究中心)承办。在专题报告环节,来自吉林大学、辽宁大学、辽宁省委党校、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档案馆及抗美援朝纪念馆的10位专家学者,分别就抗美援朝档案资源叙事化开发、抗美援朝战争与东北工业化建设、丹东抗美援朝遗址遗迹、抗美援朝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抗美援朝文物的呈现与阐释等话题进行了交流,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嵋槠诩?,辽宁大学与抗美援朝纪念馆签署了馆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科研基础、师资队伍、学科专长和红色资源、专项研究、陈列展览等优势,协同共建“抗美援朝研究中心”。

去年10月25日,由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中国文物报社主办,抗美援朝纪念馆承办的“用文物说话 让精神永恒——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主题活动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举行。这次主题活动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家文博场馆的领导、专家参会?;疃诩洌泄奈锉ㄉ缬肟姑涝湍罟萸┦鹫铰院献骺蚣苄?,双方将充分发挥中国文物报社宣传平台、活动策划、特色展示等优势和抗美援朝纪念馆的红色资源、专项研究、陈列展览等优势,突出抗美援朝革命文物资源特色,共同探索建立文化遗产传播的新领域、新机制,共同讲好抗美援朝文物故事,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2024年,抗美援朝纪念馆学术成果丰硕。5月18日,在 “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现场,中国博物馆协会正式公布了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结果,抗美援朝纪念馆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6月8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沈阳举行,由丹东市委宣传部、抗美援朝纪念馆和辽宁卫视共同推出的《抗美援朝文物故事》系列短视频入选2024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11月,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名单,抗美援朝纪念馆、辽东学院联合申报的“荣光传颂 信念之炬”抗美援朝文物与思政教育融合课堂成功入选推介精品项目。

2024年,抗美援朝纪念馆充分挖掘抗美援朝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20余篇学术论文刊发于国内权威杂志或入选各类论坛和研讨会作交流发言;组织策划承办中国文物报社和丹东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主题活动、辽宁省文旅厅和辽宁大学联合主办的抗美援朝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完成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9项课题入选辽宁大学抗美援朝课题研究扶持项目,入选丹东市社科联重点课题2项、一般课题12项、青年课题10项,其中获评优秀课题2项、良好1项;入选市社科专家库专家8人。记者 周晓明/文 刘海东/摄

 
 
 
来源:|责任编辑:张 忠双
版权所有:丹东文明网 电话:0415-2162869 网址:www.fenglongzl.cn 技术支持:丹东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