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家住石湖沟乡宝山村的小宝(化名)到了适学年龄,可他的父母都是艾滋病毒感染者。小宝入学引起了村里人的恐慌,许多家长纷纷跑到学校领走了自家孩子,还有家长到乡政府反映情况。
入学3天的小宝被迫退学了。为了让小宝能够正常上学,宽甸教育、防疫部门和石湖沟乡政府经过多次研究,决定办一所“爱心小学”,只为小宝一个人。就在大家为教师人选发愁时,王立军出现了。他曾是石湖沟乡文化站站长,2004年10月退休后,在家闲不住的他为各村书写防治艾滋病标语。听说乡里要建“爱心小学”,有过12年教学经历的王立军拨通了相关领导的电话,“艾滋病有啥可怕的,这孩子我教了。”当年11月20日,“爱心小学”正式成立。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是教室,里面放置一台电脑、一张讲桌、一块黑板,外加脸盆、香皂、毛巾等日常用品。
8岁的小宝只会数1和2。王立军不气馁,一遍一遍将数字写给小宝看,用拍皮球的方式教小宝数数。两个月后,小宝可以从1数到100。为了表扬小宝,王立军特意写了一首儿歌,“小喜鹊叫喳喳,飞来飞去把话讲,告诉你告诉他,宝贝上学了。小喜鹊叫喳喳,叫我好好学文化,学好知识本领大,长大建中华?!?/p>
王立军不仅承担着对小宝“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肩负着“保姆、保镖、玩伴”的职责。小宝身体虚弱,王立军总是寸步不离地陪伴他,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烧热水给小宝喝,还要陪小宝上厕所,为孩子解裤带、系裤带,课间还得陪小宝玩篮球、打乒乓球。2004年冬天,王立军骑自行车到学校,因为路滑不慎摔倒,左腿膝盖肿了起来。到学校后,小宝看老师一瘸一拐进屋,暖心地让老师坐下休息。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小宝的身体每况愈下,最后带着对王老师的万般不舍离开了。
“许身孺子平生愿,三尺讲台写春秋”。十年里,王立军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小宝短暂的人生,他用信念和坚守让小宝感受到了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的关爱,更用赤诚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教师之歌”。
本报记者 王一淞